David Hockney -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in Association with Poly Auction Hong Kong Tuesday, November 30, 2021 | Phillips

建立您的首份清單。

分享及管理拍品的方法。

  • 「我每天都畫花然後送給朋友們,讓他們每天早上都能擁有新鮮綻放的花朵。」
    —— 大衛·霍克尼  

     

    彼得·施萊辛格鏡頭下的大衛·霍克尼,1970年

     


    《布里德靈頓的紫羅蘭》源於大衛·霍克尼傑出的花卉靜物系列,畫中色彩和形式的表現定義了畫家宏偉的視覺世界。在水平的短筆觸刷出的杜松黃綠色背景前,一株栩栩如生的高貴紫羅蘭自深色圓形花瓶中綻放。 雖然作品神秘的構圖讓人無法認出任何特定的時間與場景,但當中粗礦的筆觸為畫面上的紋理注入了動感,捕捉了霍克尼在繪畫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愉悅之情。 作為英國藝術史中的重要一頁,此作品創作於 1989 年並作為霍克尼回顧展(1988年–1989年)的主要作品,相繼於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展出,展覽最後在倫敦泰特美術館閉幕。

     

    霍克尼式的花朵

     

    「每位在視覺世界奮鬥的藝術家都必須回歸視覺。你會發現即使是眼前的簡單事物也有許多選擇。這多麼令人興奮。」
    —大衛·霍克尼論靜物類型 

     

    1970 年代以來,花朵一直是霍克尼作品的核心主題,因此也經常被視為象徵著畫家本人的標誌,彷彿他將自己融入許多傑出作品之中。霍克尼也曾探索多元的主題,例如其早期作品:《亨利·蓋德扎勒和克里斯托·弗斯科特》 (1969年作)、《克拉克夫婦和珀西》(1970-1971年作) 和 《我的父母》(1977年作)。1980年代中期,霍克尼愈加重視花朵的主題而發展出更廣泛的靜物畫,並為記錄跨越了幾個世紀的豐富自然姿態做出貢獻。

  • 正如霍克尼所說,「靜物畫可以像繪畫中任何東西一樣令人興奮。 記得有一次我在巴黎對弗朗西斯·培根說道,加州有一幅花瓶裡的鬱金香畫,和他畫的任何一幅畫一樣意義深刻。我猜他可能以為我指的是我自己的作品,但我所說的是諾頓·西蒙博物館里塞尚的畫作。 那真是一幅最美麗的畫,那幅作品就和他所做的任何事情一樣具有深刻的意義。雖然那只是一些插在花瓶中的鬱金香,但它所傳達的深度並不在於其主題,而在於其處理方式。」 i

     

     

    文森·梵谷,《鳶尾花》,1890年作
    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收藏
    © Photo Art Resource/SCALA, Florence 2021

     

    《布里德靈頓的紫羅蘭》常被人與霍克尼極度仰慕的的藝術家,文森·梵谷1890 年所作的《鳶尾花》相比較。雖然霍克尼表示梵谷的作品能被廣泛欣賞是由於觀眾能夠「看到(作品)是如何完成的:所有的筆觸清晰可見」,但他仍讚賞道「(梵谷)真的是偉大的色彩大師……最最偉大的大師。他比其他人看得更多。」 ii 霍克尼的作品也是如此,正如《布里德靈頓的紫羅蘭》與《鳶尾花》所共同呈現,畫中的背景與主題由色相環上的對比色調(藍色和紫色對比了黃色或綠色)所構成,相得益彰。
     

    隨之而來的感官體驗則相當豐富:盛開的花蕾在背景的襯托下綻放,精心調整的對比色既協調又顯得高調,彷彿在觀眾面前改變了光線,並似乎在與印象派畫家對話。梵谷因大幅受到印象派技術的影響而頻繁使用厚塗法(參見拍品編號31 – 克勞德·莫內,《瓷瓶中的罌粟花》,1883年作),而霍克尼也對每一片花瓣、葉子與色塊的紋理進行精細的雕琢,彷彿畫中每個部分都是獨立的肖像畫。
     

     

     

     

    克勞德·莫內,《瓷瓶中的罌粟花》,1883年作
    拍品編號31:香港富藝斯與保利拍賣聯合晚間拍賣,2021年11月30日
    估價HK$9,500,000 - 15,000,000 / US$ 1,220,000 - 1,920,000

     

     

    視角上的實驗

     

    《布里德靈頓的紫羅蘭》畫於 1989 年,是霍克尼在其對「後立體主義」照片拼貼雄心勃勃的實驗之後,重返繪畫的傑出範例。由於希望能以非科學的視角而以反映情感的方式構圖,這些照片拼貼原本「解決了多年來(藝術家)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如何在不使用傳統單點視角的情況下刻畫現實。」  iii 這可能是霍克尼於1984 年 12 月在巴黎旅行時,在龐畢度藝術中心欣賞到巴勃羅·畢卡索的《斜倚的裸女》(1932 年作)後所受到的啟發。「思考著如何『同時看到背面和正面』」,霍克尼說道:「你不會問自己:『我在哪?』你就在畫裡面; 你一定是,因為你根本無法在它外面卻能同時在其中走動。」 iv

     

     

    巴勃羅·畢卡索,《斜倚的裸女》,1932 年作, 巴黎龐畢度中心收藏
    © 2021 Estate of Pablo Picasso/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同年,霍克尼發現了喬治·羅利 1947 年所出版的著作《中國畫原理》,而開始對中國傳統捲軸畫產生興趣並進一步增強對透視可能性的研究。 1984 年,他受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邀請欣賞 1690 年中國皇帝所訂做的72 英尺長捲軸畫,並用「4個小時跪著展開羊皮紙,觀察所有細節。」 v 作品篇幅巨大,觀眾必須不斷變換欣賞角度,並在寬廣的畫片空間到處探索才能完整的看完作品,而霍克尼也因此強調這次經歷是「有生以來(他)最激動的一個下午之一」 vi,並在 《布里德靈頓的紫羅蘭》展出的前一年創作了一部以捲軸畫為中心的電影。

     

     

    截自大衛·霍克尼與菲力·普哈斯共同創作的電影,《與中國皇帝在大運河上的日子》
     Milestone Film & Video製作,哈靈頓公園,紐澤西,1988年 
    圖片由大衛·霍克尼與菲·普哈斯授權

     

    這些捲軸畫的影響後繼被巧妙地融入了繪畫創作之中,最終形成了《布里德靈頓的紫羅蘭》等作品。雖然觀眾從畫的正面可以看見花瓶,但在仔細欣賞花枝彎曲的葉子和花瓣時,觀者會發現不斷變換的有利於觀察細節的各種角度,仿佛可以同時從多視角去體驗作品。霍克尼透過將觀察繪畫主題的視角多樣化,創造出連貫的視覺空間;他在依循傳統的同時進行創新,在拒絕陳舊的觀點同時也從自然主義的束縛中得到解放。如同他斷言:「透視角度帶走了觀眾的軀體,有一個固定點卻沒有移動;簡而言之,你真的不在那裡。如果某樣東西想被人看到,它必須有一個觀眾,任何真實和實際的描述都應來自於這種觀賞的體驗。」 vii

     

    布里德靈頓的家

     

    霍克尼 1937 年出生於約克郡的布拉德福德,1950 年代末移居倫敦並在皇家藝術學院學習。1960 年代,他搬到洛杉磯並被當地的明媚陽光和色彩所震撼,而這也成為他作品的標誌。1970 年代,他的家人開始向英國東邊遷移,而妹妹則搬到了布里德靈頓—一個約克郡東部的海濱小鎮;母親很快也搬了過去。 霍克尼成為布里德靈頓的常客,甚至在這裡買了一套連著一個工作室的房子,並在2004 年搬進了這棟房子,重新融入廣闊的鄉村環境。

    《布里德靈頓的紫羅蘭》以其明亮的黃綠色和充滿活力的紫色色調繪製而成,展現了霍克尼所掌握的色彩功底。這幅畫是靜物流派的經典之作,也是霍克尼著名的彩繪花朵系列的其中精髓。 然而,與其他類似的花卉作品不同的是,《布里德靈頓的紫羅蘭》的標題暗示著花朵的地理位置,因此這幅作品也因而被認為是一封寫給布里德靈頓和霍克尼的家鄉,約克郡的情書。

     

     

     

    此次拍品細節

     

    「我說,花開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不是嗎?」 — 大衛·霍克尼

     

    藏家之選

     

    身為當代最傑出的創作者之一,霍克尼的作品獲得了 80 多項國際獎項和榮譽,成為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畫家。他的作品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科隆路德維希博物館、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華盛頓特區赫斯霍恩博物館和雕塑園、巴黎喬治.龐畢度中心和倫敦大英博物館等重要機構納入收藏。
     

    霍克尼曾多次舉辦個人展覽和回顧展,其中包括目前正與巴黎橘園美術館合作舉辦的個展〈 大衛·霍克尼:在諾曼第的一年〉(2021 年 10 月 13 日至 2022 年 2 月 14 日);布魯塞爾波扎爾美術中心舉辦的〈 大衛·霍克尼:春天到來,諾曼第,2020 〉以及〈大衛·霍克尼:泰特美術館藏品,1954-2017 年〉(2021 年 10 月 8 日至 2022 年 1 月 23 日);西約克郡鹽廠的〈大衛·霍克尼:沃爾德蓋特的樹林,2010年冬天〉(延長至 2022 年 9 月)。
     

    2020 年 12 月,富藝斯在紐約以霍克尼的景觀畫《尼科爾斯峽谷》(1980年作)締造世界紀錄,成交金額高達 40,000,000 美元以上。

     

     

     

    大衛·霍克尼,《尼科爾斯峽谷》,1980年作
    由紐約富藝斯於2020年12月7日以$41,067,500美元成交價出售
    © David Hockney

     

     

     

    i 大衛·霍克尼,引述自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藝術家生活:大衛·霍克尼與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對話〉,〈BBC〉,2015 年 5 月 14 日,載自網路

    ii 大衛·霍克尼,引述於〈大衛·霍克尼談文森·梵谷〉,梵谷美術館,2019 年 3 月 4 日,載自網路

    iii 大衛·霍克尼,引述於〈大衛·霍克尼:更大的願景〉,展覽圖錄,倫敦皇家藝術學院,2012年,第62頁

    iv 大衛·霍克尼,引述於凱薩琳·屈塞〈大衛·霍克尼:倫敦的一生〉,2019 年,報紙

    v 大衛·霍克尼,引述於南加州建築學院的演講〈大衛·霍克尼:與中國皇帝在大運河上的日子〉,1988 年 9 月 14 日,載自網路

    vi 大衛·霍克尼,引述於尼古斯·斯坦戈斯編輯〈這就是我的看法:大衛·霍克尼〉,倫敦,1993 年,第 102 頁

    vii 大衛·霍克尼,引述於〈大衛·霍克尼〉,展覽圖錄,倫敦泰特美術館,2017 年,第142頁

    • 來源

      紐約,André Emmerich 畫廊
      東京,西村畫廊
      洛杉磯,Jonathan Novak Contemporary Art 畫廊
      佛羅里達私人收藏
      洛杉磯私人收藏 (於2001年購自上述來源)
      倫敦,富藝斯,2018年3月8日,拍品編號23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 過往展覽

      東京,西村畫廊,〈大衛·霍克尼繪畫:花朵、椅子、內景〉,1989年10月23日-11月25日,圖版12,無頁數 (圖版)
      洛杉磯,L.A. Louver 畫廊;火奴魯魯,當代博物館,〈大衛·霍克尼:72件新作品〉,1989年12月6日-1990年3月19日,圖版編號17 (圖版)

    • 藝術家簡介

      大衛·霍克尼

      David Hockney (b. 1937) i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and celebrated artists of the
      20th and 21st centuries. He works across many mediums, including painting, collage,
      and more recently digitally, by creating print series on iPads. His works show semi-
      abstract representations of domestic life, human relationships, floral, fauna, and the
      changing of seasons.

      Hockney has exhibited at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in New York, 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 in London, and the Van Gogh Museum in Amsterdam, among many
      other institutions. On the secondary market, his work has sold for more than $90
      million.

       
      瀏覽更多作品

Ο◆✱21

《布里德靈頓的紫羅蘭》

款識:《Bridlington Violets》1989 David Hockney (畫背)
油彩 畫布
35.6 x 45.7 公分 (14 x 18 英寸)
1989年作

Full Cataloguing

估價
HK$10,000,000 - 15,000,000 
€1,130,000-1,700,000
$1,280,000-1,920,000

成交價HK$12,350,000

聯絡專家

雪鸞
晚間拍賣主管暨專家
+852 2318 2026
CharlotteRaybaud@phillips.com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in Association with Poly Auction

香港拍賣 2021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