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mond Pettibon -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in Association with Poly Auction Hong Kong Tuesday, November 30, 2021 | Phillips

建立您的首份清單。

分享及管理拍品的方法。

  • 「在我的作品中,許多東西相互交雜和聯結,而這其中會發展出一些東西—又或者不會......」—— 雷蒙德·帕提伯恩

     


    帕提伯恩於工作室,〈當代藝術策展人〉雜誌

     

    雷蒙德·帕提伯恩的作品以高調且往往傲慢的風格而著稱,其旨在對流行文化作出諷刺和審視。因此,自1980年代在洛杉磯朋克圈嶄露頭角以來,帕提伯恩的藝術一直具有一種反建制的傾向。他那打破傳統、卡通般的繪畫結合了抒情詩般的文字與描繪性的圖像,並且通常以草稿式的形式繪製而成。帕提伯恩的作品涉及美國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並且常常搭配圍繞文學、宗教、性和體育等主題且隱含深意的手寫文字。

      

    帕提伯恩所創造的一系列人物包含了好萊塢傳奇人物、漫畫英雄、搖滾明星、棒球運動員和殺人犯——他們是構成美國社會的各種文化偶像——然而,與他大多數專注於激烈文化批評的主題所不同的是,自1985年以來,衝浪一直都是藝術家創作中一個不變的主題。這源自他在赫爾摩薩海灘的成長經歷,而他在成年後則在加州的威尼斯海灘定居。

      

    帕提伯恩的海浪被譽為他最好的作品,它們被全世界許多美術館永久收藏,其中包括紐約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今年早期,帕提伯恩以沖浪為主題的作品以2,682,000美元的總價在2021年5月12日收錘,創下了藝術家的拍賣紀錄。

     

     

     


    雷蒙德·帕提伯恩,《無題(明亮的扁平......)》,2003年作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 Raymond Pettibon.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David Zwirner

     

    浪來了

     

    《無題 (壓力使天性……)》融合了法蘭西斯·培根的各種文本;在視覺與文字的搭配上,既看似簡單,又特意而為之——就像帕提伯恩大多數的作品一樣。歡快的蔚藍海浪前是藝術家潦草的筆跡,寫的是培根帶著不祥之兆的字句。「壓力使天性反而更為暴力」節選自十七世紀的著作《論人的天性》,而畫中的現代書寫版本隱含著違反自然是為徒勞之意。旁邊寫著另一句改寫的句子:「往往被隱藏、有時被征服、幾乎不能被消滅」,這也是一句改寫自培根原文的句子,同樣意指人的天性。

      

    這些文字與海浪推倒一切的力量在同一畫面中出現,傳遞著層次豐富的涵義:即人類在大自然的廣闊豁達面前的微不足道。於是,具有諷刺性的是,此處「隨波逐浪」這句話所代表的心態與海灘生活所代表的「自由放任」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而藝術家對此無疑是熟悉的。

      

    正如帕提伯恩曾提到的,「它是伴隨我成長的文化中的一個主題,僅此而已。」雖然藝術家本人未曾學會衝浪,但通過他的觀察和想像,他仍舊捕捉到了衝浪運動的活力和動態,並通過它寓示著人生之無法預料、起落無常,使這一主題得到昇華。

     

     

     


    此次拍品(局部)

     

     

    完美之浪

     

    乍一看,作品中一片巨大的藍色躍入眼簾,而洶湧的波鋒蠻橫地佔據著畫面空間,從天空驟然落下,彷彿迫不及待要從紙張邊緣席捲而過。藝術家巧妙地採用一系列的藍色來捕捉海浪猛然跌落時的動態,並用一系列深色線條來描繪巨大的潮水劃過海面時的肌理,彷彿是從海床深處席捲而起。整個畫面充滿了一種沈浸感和緊迫感。帕提伯恩有意在作品中央插入一個小小的孤身浪人形象。浪人奇蹟般地站在衝浪板上,馳騁在排山倒海般的波濤之中。面對大海的浩瀚,他顯得冷靜、自信、怡然自得。

      

    帕提伯恩的巨浪讓人聯想起葛飾北齋的《神奈川外的巨浪》。作為代表日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浮世繪系列作品,《神奈川外的巨浪》描繪了巨浪如一隻海中猛獸,正要攻擊三艘船隻;它象徵著大自然無法抗衡的力量以及人類的脆弱。巨浪佔據著作品的表面,使畫面中的富士山和船隻都顯得滄海一粟,傳遞了一種勢不可擋的緊張感和壓迫感。

     

    不同時代的各種不同文化都曾深入探究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之感,其來源多種多樣:如上所述的葛飾北齋,到探索人在自然中求生的宋代藝術,再到「偉大美國小說」《白鯨記》。而帕提伯恩顯然對後者情有獨鍾,並曾為這部著名小說創作了限量版封面。

     

     


    左:葛飾北齋,《神奈川外的巨浪》,約1892-33年作
    多種版本,本圖來自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版畫

    右:赫爾曼·梅爾維爾,《白鯨記第114號》,雷蒙德·帕提伯恩插畫
    © Raymond Pettibon.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David Zwirner

     

     

    帕提伯恩詩意地在這幅作品中樹立了兩個鮮明的對比:巨大的海浪與渺小的浪人,巨浪的洶湧翻滾與中心人物所表現出的平靜。帕提伯恩向我們展現了人類所有的情感,在傳遞了恐懼、孤獨、無力和渺小等情感的同時也表達了他作品中極少出現的歡樂、敬畏、希望和不屈不撓等精神。

     

    在帕提伯恩大部分描繪衝浪的意象中,他的衝浪人總是在險境所帶來的危險和興奮之中保持平衡、從不會落水、永遠帶著悠然自得的自信和樂觀,體現了藝術家所生活的南加州之氛圍。他的衝浪系列旨在混亂的現實之中尋找內心的安寧;這詩意且哲學性的表現打動了藝術世界,成功地喚起了人們的共鳴。

     

     

    雷蒙德·帕提伯恩的內心片段

     

    在2005年10月〈紐約時報〉刊登的〈底層藝術家〉一文中,Michael Kimmelman 寫到他與藝術家的種種邂逅:

      

    Michael Kimmelman 所以第二天早上我又看到了他和他亂堆一氣的顏料和畫筆,此時用繩子攔起來,藝術家像動物園中的動物那樣被展示給路過的人群觀看。「如果我還可以再往這個角落裡縮小,我會願意這麼做。」他說著,無精打采地靠著牆、低著頭、專注在他的文件夾上。有一個文件夾中是來自藝評家布莱恩·奧多爾蒂的著作〈在白立方之內〉中的一頁,其中一段被特別標記出來——「畫面與下方的牆之間的關係對畫面表面的美學有著極大的影響」——畫面的邊緣是帕提伯恩一語雙關,關於衝浪的連寫句子:「當你把岸上生活的想法和理論/觀察帶到衝浪當中(當你嘗試不倒),那也就是你的長板的鼻子(短板,你還沒準備好)衝擊到浪表面的(這一刻),開始『下跌』。」

      

    帕提伯恩表示願意對這一點作出解釋,但在此過程中,他轉而談及衝浪板和奧運運動員鮑勃·比蒙,以及跳遠和新奧爾良的水災,但卻未曾談及重點,如果有重點的話。或者是我錯過了重點。

      

    閱讀全文,點擊此處

     

     

    藏家之選

     

    帕提伯恩的作品以結合文字和漫畫書風格的繪畫而聞名。他最初在1980年代的南加州朋克圈開始嶄露頭角,並為他的兄弟格雷格的黑旗樂隊設計專輯封面。雖然他擁有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經濟學學位,但帕提伯恩是一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帕提伯恩的作品往往帶有政治色彩,對美國的外交政策以及他自己在美國生活的總體體驗作出批評。

      

    藝術家2017年在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大型回顧展〈雷蒙德·帕提伯恩:一支筆畫出所有〉。他的作品被泰特現代美術館、蓬皮杜藝術中心,以及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i  雷蒙德·帕提伯恩,引述於〈雷蒙德·帕提伯恩:你的動機單純嗎?〉,〈Pilgrim〉,2014年9月11日,載自網絡

    • 來源

      歐洲私人收藏
      倫敦,富藝斯,2012年2月17日,拍品編號162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美國衝浪:雷蒙德·帕提伯恩作品精選

48

《無題 (壓力使天性……)》

款識:Raymond Pettibon 6-99 (畫背)
水墨 水彩 紙本
59.5 x 45.5 公分 (23 3/8 x 17 7/8 英寸)
1999年作

Full Cataloguing

估價
HK$1,500,000 - 2,500,000 
€171,000-284,000
$192,000-321,000

成交價HK$3,906,000

聯絡專家

雪鸞
晚間拍賣主管暨專家
+852 2318 2026
CharlotteRaybaud@phillips.com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in Association with Poly Auction

香港拍賣 2021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