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yoi Kusama -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Hong Kong Saturday, November 24, 2018 | Phillips
  • 來源

    首爾,Jean 畫廊
    亞洲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 圖錄文章

    草間彌生《南瓜》這罕見的三件作品,以三種獨到的風貌演繹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主題,並展現了其藝術創造力的高峰。創作於2002年,此組作品不僅呈現了草間向來所專注的這個極具魅力又富個人色彩的主題,另外,更展現了她在繪畫領域精湛的技法以及在造型上的創新。草間在抽象與具象之間,獨創出一隅只屬於她的空間,她融貫了普普藝術中不斷重複的象徵符號,歐普藝術中似催眠般的視覺幻象,以及極簡主義在造型上的推演。此作《南瓜》具體佐證了草間彌生在當代藝術史上深具影響力的地位,同時並鮮明體現出其獨樹一格、無可取代的藝術願景。

    透過看似深具感官刺激的手法,草間彌生所呈現的卻是一種普世為人熟悉的藝術形式。其對於南瓜的迷戀,可以追溯到她自幼生長於日本的兒時回憶。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全國處於食物短缺的困境,當時草間彌生家中所擁有的一間南瓜倉庫,不僅供應並且維繫了其故鄉松本市居民的命脈。此外,草間在幼年時期便深受幻覺之苦,南瓜對於她來說,不管在個人或是心理層面,皆具備了深刻的意義。相較於花朵,或是其他植物,所帶給她略具威脅意味的聯想,南瓜多重的影像,卻為她提供了一種罕有的精神慰藉來源。草間曾如此追憶著她首次見到南瓜的情景:「第一次見到南瓜,是在小學的時候,跟爺爺一起去到一大片收成的南瓜田…就這樣,一顆像人的頭一般大的南瓜…它立刻以最生動的方式與我對談話。」(摘錄自草間彌生於《無限網:草間彌生》,羅夫・麥卡錫翻譯,倫敦,2011年,第75頁)。藝術家在此以肖像畫的格式,將南瓜蹲坐的姿態投射在畫布上,並將其放大、佔滿了整個空間,讓每個南瓜各自綻放出不同的個人色彩與性格。

    草間早先開始進行南瓜的描繪,可回溯到1940年代她在京都市立美術學校的時期。在搬至東京以及爾後1958年至紐約之後,她逐漸開啟成名之路,卻一直到1975年返回日本進入一家精神醫院後,才決定重新探索南瓜這個主題。草間大量創作,並在藝術中找到安撫心靈的力量,她開始將南瓜主題和她已在國際藝壇為人熟知的《無限網》的架構以及數不清的圓點,結合為一。透過不斷的重複與「消弭」,南瓜躍升為一個重要的個人符號象徵,成為她從焦慮、偏執及駭人幻覺走出的解脫。「我直接面對南瓜的靈魂,忘卻所有的事,全心貫注在我眼前的藝術形式。」(草間彌生,《無限網:草間彌生自傳》,倫敦,2015年,無頁數)。在1980年代,草間積極地試煉色彩間的對比變化,並探索黑色所具備的二元平面空間感,這些意圖在此件作品中也清晰可見。正當南瓜確立了在草間創作歷程中的位置,她在1993年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裡所呈現的《鏡屋(南瓜)》,也為其再度確立她在國際藝壇的名聲。那件具歷史意義的裝置作品,將無數個帶有黑色圓點的黃色南瓜雕塑,放在裝滿鏡子的房間裡,衍生出無窮無盡的豐富視覺場域。

    創作於2002年,此件作品中的成熟風格及高度繁複的技法,無疑是草間窮極一生來琢磨南瓜這個主題的極佳體現。透過顏料純熟的掌控,她將極度精準的細節以及南瓜上具節奏性的圓點巧妙結合,創作出奇幻的視覺經驗。圓點在南瓜突起的中間區塊,以逐漸變大的趨勢來呈現;反之,在每個分界的邊緣與轉角,圓點則慢慢變小,並漸漸疏散開來。如此漸進的前進與退後的形式安排,為作品注入一股幾乎近似雕塑般的獨特視覺能量。草間的作品極端講究規律,卻又高度的感性,更以圖案來表達造型,完全模糊了抽象與具象之間看似壁壘分明的傳統界限。

    這三件作品中也傳遞了同樣的視覺動感,每幅作品裡,皆以深黑來對比草間彌生最具代表性的原色使用:熱情的紅色、森林的碧綠和陽光般的銘黃,與大自然做出深刻的結合。儘管她在此的各個南瓜僅僅使用了兩個色調,但她筆下圓點變化無窮的精妙安排,卻像是以畫布開通了一個進入她精神空間的渠道一般,透過這樣的形式來抒發她個人的世界觀。

    在畫作的背景裏,草間則是以纖細的霓虹色線編織出若似棋盤般的三角形,整體形成了一片無窮盡的網絡圖案。正如同其《無限網》系列作品,她在此以不斷重複的形狀與圓點,在廣大宇宙中為個體定位出一個立足點,呼應了她曾經這樣說過:「我們的地球只不過是其他億萬顆圓點的其中一顆罷了。」(摘錄自草間彌生於哈普特曼、塔特哈塔及庫特然合著《草間彌生》,倫敦,2001年,第103頁)。草間彌生的藝術揉合了個人與普世價值,歌頌著南瓜在她回憶中賦予生命延續的重要意義,為這個平凡的植物注入了一份尊榮與驚奇。

  • 藝術家簡介

    草間彌生

    Japanese

    Named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artist" in 2015, it's not hard to see why Yayoi Kusama continues to dazzle contemporary art audiences globally. From her signature polka dots—"fabulous," she calls them—to her mirror-and-light Infinity Rooms, Kusama's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e of making art elevates the experience of immersion. To neatly pin an artistic movement onto Kusama would be for naught: She melds and transcends the aesthetics and theories of many late twentieth century movements, including Pop Art and Minimalism, without ever taking a singular path.

     

    As an nonagenarian who still lives in Tokyo and steadfastly paints in her studio every day, Kusama honed her punchy cosmic style in New York City in the 1960s. During this period, she staged avant-garde happenings, which eventually thrust her onto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with a series of groundbreaking exhibitions at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in the 1980s and the 45th Venice Biennale in 1993. She continues to churn out paintings and installations at inspiring speed, exhibiting internationally in nearly every corner of the globe, and maintains a commanding presence on the primary market and at auction.

     
    瀏覽更多作品

5

《南瓜 (三件作品)》

2002年作
款識:Yayoi Kusama 2002 南瓜 《PUMPKIN》 (每件作品畫背)
壓克力 畫布
每件 53 x 45.5 公分 (17 7/8 x 20 7/8 英寸)
2002年作,並附三張草間彌生工作室之登記卡。

估價
HK$15,000,000 - 20,000,000 
€1,680,000-2,240,000
$1,920,000-2,560,000

成交價HK$20,500,000

聯絡專家
Jonathan Crockett
Deputy Chairman, Asia and Head of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Asia
+852 2318 2023

Isaure de Viel Castel
Head of Department
+852 2318 2011

Sandy Ma
Specialist, Head of Evening Sale
+852 2318 2025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Hong Kong Auction 25 November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