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最有意思的畫作是帶有破壞性的、令人困惑的,且能表現出你所未察覺的一些心理活動。」
—— 露西·布爾
布爾具前瞻性的畫作帶有超凡脫俗和奇幻的氣息,其令人眼花繚亂的形態和色彩形成生動的通感鑲嵌。她的抽象作品中滿是變化多端的紋理、輕重感與空間,畫布上星羅棋佈的細節激發出令人陶醉的視覺體驗。
布爾作品中萬花筒般的視覺效果極富感染力,於觀者眼前的景象不斷變化。《愛心樹》源自一個淒美的同名兒童故事,畫面從內裡散發出空靈的光芒,璀璨的霓虹色與暗沈的松綠和普魯士藍形成鮮明對比。當人們在腦海中為這件作品展開各種聯想時——無論把它看作從長滿苔蘚的樹幹上垂下的溫柔樹枝,還是即將舒展發光羽翼的鳳凰——每一個圖像似乎都顯得具體;然而,其真身就像轉瞬即逝的海市蜃樓般無法破譯。
布爾的作品拒絕具體闡釋,從不同的角度觀看,這些畫作可以幻化作無數的全新的形象。這些奇幻的風景存在於自己的宇宙中,存在於時空之外的短暫與無限並存之地。
此次拍品位於〈露西·布爾:暴風雨〉展覽現場,
洛杉磯,Smart Objects 畫廊,2019年5月10日-6月16日
© 露西·布爾
布爾的畫作像是一場在衝動與約束之間的舞蹈。畫布所映射的令人沈醉的波浪漣漪明顯是精心計劃的效果、包含關於媒介自身特性的考量,藝術家所創造出的驚人色彩層次在畫筆的物理印記與迷幻視覺之間搖擺。
「對出自衝動的每一層痕跡都報以更深思熟慮的回應。就像波浪般往返。」
—— 露西·布爾
布爾的每一幅畫作都用上四到二十層不等的顏料精心繪製。她以極快的速度和纖細的筆觸繪畫,逐步創造出疊加的顏色,旋即又去除及刮掉表面的油彩。這種加減法疊用的創作方法表現了藝術家在對媒介的操縱上具有無與倫比的實力。隨著筆刷的每一次扭轉和輕掃,手勢印跡與划痕融為一體,積聚成一種超載的視覺感受。
此次拍品細節
布爾將深綠色陰影作為《愛心樹》的基礎,用各種工具「拆解」它,從而「激活舊層次」i ,但觀者無法辨別哪一層最先存在、哪一層最後。色塊的互相滲透形成一種迷幻的融合,鮮活的色調聚合又分離、凝結又淡出,每一道漩渦都同時在聚光燈下爭寵。
布爾用獨特的分層式塗抹繪製幻象般的輪廓,似乎表層的圖案瞬間便會從指間流走、為底下的新一層魔幻色彩讓位。這種視覺深度是通過衝突的顏色與形式之間的張力構建的,來自層次的架構與精心設計:
「我選擇使用很多互補色,它們會在畫布上製造一種靜態的喧囂,產生了不少光學效果。我在努力吸引人們的目光。」
—— 露西·布爾
然而,露西·布爾不願將自己的作品風格描述為純抽象,她更喜歡引用畫家已故霍華德·霍奇金的名言:「我是具像畫家,但我不畫表象。我畫的是情感狀況的再現。」ii
左:霍華德·霍奇金,《Red Bermudas》,1978-80年作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圖片:©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Scala,佛羅倫薩,藝術品:© 霍華德·霍奇金
右:此次拍品
事實上,霍奇金和布爾都喜歡探討筆觸、顏色與色彩範圍的相互作用。霍奇金以其經常延伸至畫框表面的抽像畫作而聞名,他的作品打破了傳統的繪畫局限和畫面範圍,旨在帶領觀眾潛入他對無形思想與感受的遐想世界,這也是布爾一心希望達成的目標:
「每一種解釋都是有效的。這些畫有點像羅夏的墨跡。如果有人要告訴我他們從這些作品裡看到了什麼,那是更多關於他們的心理,而非作品本身。」
—— 露西·布爾
由謝爾·希爾弗斯坦原創的兒童故事《愛心樹》講述了一棵蘋果樹和一個男孩之間長達一生的關係。男孩在童年時期就與蘋果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喜歡在樹上玩耍,在樹枝上盪鞦韆。隨著男孩長大,他和樹相處的時間逐漸減少,只有需要從樹上索取材料時才回來。樹高興地把蘋果、樹枝、甚至樹幹都給了男孩,讓他換取金錢、房子和船,最後只剩下了樹樁。男孩進入暮年,現在他垂垂老矣,不能再上樹盪鞦韆,他的牙齒也已太弱,不再啃得動蘋果。他只求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休息。那棵樹——現在只是一個樹樁,可以為他提供舒適的休息場所。這最終的給予讓樹心感高興。
雖然故事本身寓意明顯,但露西·布爾的繪畫更像神秘的開放式謎題,似乎可以有無限的解釋。解讀她的作品就像漫步在一個由畫筆構築的夢幻仙境,觀眾在無窮盡的猜想中循環往復。布爾作品的精髓在於觀者與畫布本身的互動體驗——藝術品與觀眾之間的羅夏式相遇。這種對意識流的神學關注可與超現實主義作品(例如馬克斯·恩斯特的作品)相比較。
馬克斯·恩斯特,《仙女回聲》,1936年作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 現代藝術博物館/ SCALA/藝術資源許可,紐約,藝術品:© 2022 藝術家權力協會 (ARS),紐約 / ADAGP,巴黎
與布爾創作的當前拍品類似,恩斯特經常在其神秘主義作品中描繪動植物,如1936年作的《仙女回聲》中所見。恩斯特採用了他著名的「擦印」技術,用地板、繩線、金屬絲網或弄皺的紙張摩擦作品表面,以此作為探索潛意識的一種方式。布爾將自己的作畫技巧與恩斯特相提並論,強調這種創作過程有助於藝術家從潛意識中探索新的創作途徑:「刮擦的感覺就像挖掘;將一開始先畫出來的層次拉到前景。這和馬克斯·恩斯特的擦印技術類似。他談及自己成為自身創作的旁觀者,我對此感同身受。最後當一切打通、躍然紙上時,感覺就像魔術。」iii
「我希望能把人帶去別方。這就是我想要做的,就是遠離當下,我希望人們能夠迷失在作品裡並享受觀看這些作品。 [...] 我希望別人和我一樣對這些作品感到神秘。」
—— 露西·布爾
露西·布爾1990年出生於紐約,2012年獲得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學院學士學位,自2022年5月首次參加拍賣以來獲得了極大關注。富藝斯香港剛於2022年6月的亞洲拍賣會上賣出布爾的作品《8:50》並取得極大成功。藝術家最近個展〈露西·布爾:Piper〉剛剛於10月在紐約 David Kordansky 畫廊閉幕。
露西·布爾,《8:50》,2020年作
由富藝斯香港於2022年6月22日以 HKD11,382,000 成交價售出
作品: © 露西·布爾
露西·布爾在洛杉磯生活及工作,由 David Kordansky 畫廊(紐約及洛杉磯)代理。她的作品被 MAMCO 日內瓦當代藝術博物館 、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聖地亞哥當代美術館、達拉斯藝術博物館和邁阿密當代藝術學院等永久收藏。